【首尔=东北亚新闻】自2015年2月首次正式提出以来,习近平已在多次讲话中强调必须抓住“关键少数”。分析认为,当下中国治国理政有很多方面,“关键少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着力点 中国记者/蔡如鹏 
▲ 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时,首提“关键少数”。图新华
中共十八大以来,“关键少数”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关键词之一。新春伊始,在开年首次“党课”上,习近平再次谈及这个话题。2月1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加强自律、慎独慎微,经常对照党章检查自己的言行,加强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自从2015年2月首次正式提出以来,习近平已在多次讲话中强调必须抓住“关键少数”。分析认为,当下中国治国理政涉及方方面面,“关键少数”已经成为一个着力点。 谁是“关键少数”“关键少数”一词首次走进公众视线,是在2015年2月2日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的开班式上。当时,习近平指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在此之后,习近平在多个场合都对“关键少数”提出要求。比如,2015年3月的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和吉林代表团审议时,都强调要从严管好各级领导干部;2016年1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指出,要抓住“关键少数”,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领导干部责任越重大、岗位越重要,就越要加强监督。2016年10月,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在讲话中再次强调了“关键少数”的关键所在——“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而抓好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组成人员是关键”“把这部分人抓好了,能够在全党作出表率,很多事情就好办了。”不难看出,习近平说的“关键少数”指的是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高级干部主要指的是副部级以上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也就是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这个群体的干部虽然数量不多,只有300多人,但由于他们位高权重,在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如果能抓住这个‘牛鼻子’,就能以上率下,进而撬动多数、带动全党。”许耀桐说。2013年7月,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习近平强调,“在党内,谁有资格犯大错误?我看还是高级干部。高级干部一旦犯错误,造成的危害大,对党的形象和威信损害大。我们绝大多数党的高级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作风上是过硬的。但是,也有少数高级干部身居高位久了,慢慢疏远了群众,出现了这样那样脱离群众的现象,个别的甚至违法乱纪、以权谋私、腐化堕落。高级干部必须时刻警醒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中央政治局处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最高层,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对于中央政治局,习近平说,全党看着中央政治局,要求全党做到的,中央政治局首先要做到。2015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政治局连开两天专题民主生活会,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政治局成员逐个发言。习近平在会上强调,中央政治局的同志不能有权力上、地位上的优越感。无论公事私事,都要坚持党性原则,都要加强自我约束,鼓励和欢迎下级和身边工作人员监督,不折不扣执行党的纪律和规矩。省部级领导干部是执掌重要权力、承担重大责任的“关键少数”。对于省部级干部,习近平告诫说,“要深学笃用”“要用好辩证法”“要创新手段”“要守住底线”……中共十八大以来,每年年初,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都会如期“开课”。在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都会为学员们讲授“第一课”,明方向、定遵循、聚共识。 “关键少数”是党内监督重点回望中共十八大后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抓住“关键少数”,无疑是贯穿始终的关键一招。2013年下半年开始,中央政治局率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政治局常委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起点,2015年起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聚焦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2016年全面启动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则进一步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延伸到了所有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成为推动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关键。在强化党内监督方面,“关键少数”同样成为重点。中央纪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是十七大期间审查中管干部总人数的3.6倍;处分厅局级干部6600余人,是十七大期间的3.2倍。为了补足监督短板,中共还密集亮出巡视“利剑”。从中央巡视到各省的巡视,均把各地党政一把手作为巡视监督的重点对象,土地出让、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等重点领域,成为巡视监督的重点内容。通过巡视,对“关键少数”的腐败行为进行了曝光,产生了更大的震慑力。在对“关键少数”加强教育、监督、惩处的同时,中共还对他们的生活待遇进行了约束。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规范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待遇等文件,对党和国家领导人办公用房、住房、用车、交通、工作人员配备、休假休息等待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这份文件规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退下来要及时腾退办公用房;不能超标准配备车辆、超规格乘坐交通工具,外出要轻车简从,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按规定配备工作人员并加强教育管理,严格约束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压缩赴外地休假休息时间,实行严格报批制度等。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些规定触及最高领导层的待遇问题,展示了中共高层改进作风、从严治党的决心,“无疑需要更大的政治勇气”。这次政治局会议除了审议通过了规范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待遇的文件外,还明确提出有关规定从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率先做起,并分批实施。庄德水认为,这也符合习近平一贯的原则: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 根本解决靠制度为了长远从根本上管理好“关键少数”,中共近几年加快了制度建设,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事实上,十八大以来,中共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制度和纪检体制改革不仅节奏加快,更逐步向源头治理、防患未然的更深层次挺进,对于“关键少数”的管理制度日趋严格。领导干部级别越高、位置越重要、权力越大,管理越严格,这充分体现了抓“关键少数”的精神。据统计,中共十八大后的四年多,中共新形势下管党治党的党内法规,包括两部《准则》、25部《条例》。两部《准则》,是指2016年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之前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25部《条例》,除了此前颁布的纪律处分条例、巡视工作条例等24部以外,还有在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一系列新举措、新探索,对“关键少数”管好用好身边的人,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质,防止出现搞“一言堂”、任人唯亲等倾向起到了切实有效的作用。比如2015年10月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一个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充分体现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又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提出比普通党员更高的要求。2016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两个管党治党的重要文件:《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会后的公报看,无论是《准则》还是《条例》,一个共同的指向就是要解决“关键少数”的问题。据统计,全会公报提到“高级干部”多达10处,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作出了多项约束。譬如,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从谏如流、敢于直言;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态度暧昧。中组部有关负责人会后就《准则》答记者问时还特别强调,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对全党提出的要求,也是全党的共同任务,但最重要的是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在今年2月13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再次强调,贯彻《准则》《条例》,高级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凡是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党员、干部不做的自己必须首先不做。“种种迹象表明,一个领导人的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腐败概率不是越低,反而是越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如何从制度层面解决好关键少数的问题,不在党内造成有不受约束的特殊党员、特殊领导,或者说把关键少数关进制度笼子里,已成为我们制度构建成功与否的关键。”
저작권자 © 동북아신문 무단전재 및 재배포 금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