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东北亚新闻】

                               讲华语的外国人
我对那些会说中文的外国人向来敬重,我知道学外语不是件容易事,华语是世界上最难掌握的语言,看到他们讲中文的流利程度就跟自己国家母语似的,简直是奇迹!身为外国人,如果只凭情趣和爱好,如果不是出于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我想肯定是学不好中文的。
学外语难度有多大我深有体会,不论学生时代在学校学英文,还是最近几年来韩国定居期间学韩文,对我来说都比攀登一座高山更难。从字母的发音、记单词、到会话,每个过程都是那么的陌生和艰难。外语与其它普通学科原本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外语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
从脚步迈出家门起,面对的即是一个陌生的语境和环境,让人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身处异国他乡。放眼望去,大街小巷满眼都是外国人晃动的身影,离开外语就等于与眼前这个挑战人生极限的世界隔离,等于寸步难行!只有外语通了,你在此国家的日子才能好过,才能去应对来自四面八方所遭遇的压力和问题,才会真切体会到这里耀眼的阳光跟遥远的故乡同样的明媚!
每当翻开韩语书,面对那些陌生而枯燥的单词,无论如何努力也记不住,即使勉强记住几个,过几天又忘了。不能说不用心,是对外语没有足够耐心和毅力,不舍得下功夫学习。这肯定不是什么优点,是惰性使然。学外语是专为勤奋的人准备的,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和造诣就看他爱不爱学外语。如果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无疑为人生提高了一个档次,也为未来提供了走向成功的基础!
很多人知道,学习外语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左脑和右脑同时记忆。如果只用半个脑袋学习,肯定出现一边记一边忘的情况,那些外语优秀的人都是极聪明的,是左右脑开发得好的人。外语好的人其它事情肯定也同样做得出色!
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我经常被朋友拉去教堂,在那里结识了一对会讲中国语的跨国婚姻夫妻朋友,女的是韩国人名叫崔玉芳,男的是德国人叫刘军(是他的中文名字),他们二人相识于中国首都北京“外国语学院”,都是中文专业的留学生。“同在异乡为异客”让他们走在了一起,夫妻俩汉语普通话讲得相当标准,聊天时语言生动幽默,通常外国人很难掌握中文发音中的四个音调问题,而她们运用得非常好,听起来没有生硬的语气。能在短短几年留学时间里把世界上最难学的汉语运用的如此熟能生巧,如果不付出坚持不懈的刻苦和努力,是很难做到的。
他们是我来韩国遇到讲汉语优秀的朋友里面最早的外国人,她们的到来让我以后的日子开心了许多。由于语言关系,与他们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把原本并不很熟悉的人际关系变得无比亲近,这就是语言的魅力!世上不止音乐能让人产生共鸣,用同一种外语的人交流起来也会产生某种神秘的吸引力。
有一天,从教堂做完礼拜出来后,与她们夫妻俩坐在教会小咖啡厅里天南海北地神侃,从北京的天气,到当地人的吃穿住,聊到她们在北京乘坐公共汽车时没零钱投币,旁边的人热心帮助换零钱,等等。她们对中国的印象很好很深,非常留恋那段渐渐远去的留学时光。
崔玉芳讲起她们的跨国婚姻故事,刚结婚的时候她们是在德国与公婆一起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当她了解了很多德国当地的风土人情后,她说很不适应,德国并不像电视里看到的那样平静,那里的人存在暴力倾向。后来在她强烈要求下老公终于同意回到韩国定居。
“那你公婆同意吗?”我问。
她说公婆思想很开放,不干涉她们在哪里生活的问题,只要她们小两口日子过得幸福就行。
原来德国老公的父母亲也是跨国婚姻,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爱尔兰血统。几十年过去了,两位老人依然相亲相爱如初,彼此互相理解和包容。
闲暇时间,崔玉芳带我去她常去采购的那家大型超市,并向我介绍一种圆形面包,是用羗面制作的,吃起来有股原始的面香味,像母亲制作面食那熟悉的口感。她经常买一大堆带回家,配合果酱、奶油和牛奶一起吃,她们一家的日常饮食偏向于德国老公的习惯,简单且富有营养。
为了帮我解决注册网站的问题,崔玉芳带我去东滩她们的家,让她老公帮忙注册。大约过了喝杯咖啡的时间,刘军急匆匆从公司开车赶回家,急急忙忙打开他的电脑,问明情况后一会儿就搞定了。刘军在一家韩企做中文教师。我发现,她们夫妻日常都用中文对话,从没听到她们使用韩语或英语、德语。
崔玉芳裂开嘴大笑着告诉我:“我们俩如果都说本国语谁都听不懂,中文是我们俩共同的语言,已经习惯了,从认识的第一天开始就用中文交流,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感觉还像在中国留学时候一样......”
“那你们的孩子使用什么语言?”
“我一直跟孩子说韩语,他爸爸则用德语,因为刘军不会讲韩语......”我心中暗笑,感觉她家有点乱套。
崔玉芳每天照顾两个孩子,暂时没有去工作。她们儿子与我女儿同在教会开办的幼儿园,接送孩子时经常能遇到。她儿子长得白白净净,外表长相像他们爸爸:金黄色头发,双眼皮,长睫毛配着一双水汪汪蓝色大眼睛。大儿子六岁,外表一副忠厚老实的样子,言行不多,行动沉稳。小儿子四岁,活泼机灵,行动敏捷,爱搞小动作,总不闲着,说话声带着童真和稚嫩,还常欺负他哥哥,是个淘气包。
每到周末,她们一家人穿戴整齐一起去教堂做礼拜,经常是崔玉芳带小儿子开一辆红色车;老公带大儿子开一辆白色车,一前一后驶进“多文化教会”大院。下了车一人牵引一个孩子的小手走入教堂。后来,随着教会里外国人数的增多,教会新开设了英文同步翻译。
写到这里,不禁忆起大约八、九年前在电脑QQ里结识的一个美国人,他的中文水平也非常高。那时还没有发明“微信”聊天工具,都使用QQ聊天。那天早晨,把女儿送去幼儿园后,打开电脑正在打字,突然电脑右下方头像开始不停地闪动,并发出添加好友的信号。那时,每天几乎都有要求加好友的人,但我都不添加,把他们视为无聊的人对待一概不理。之所以添加那个美国人为好友,就因为我还没有一个美国朋友,并且他会使用中文聊天,出于好奇便添加了他。
成为“好友”后,我问对方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好!为什么加我好友?”
他说想练习一下中文读写能力,并客气地要求我把写的文章发给他看,他说要练习朗诵。
我并没有相信他的话,也没有打算陪他练习中文读写能力的打算......后来,他介绍自己说正在韩国某城市国际关系学院任中文讲师......
整个打字聊天过程中,所有语句没发现一处错别字,包括标点符号。我怀疑他到底是不是美国人?会不会是冒充的?便婉转地问他,他有点不耐烦地说:“你不信咱们见面聊好了!”
于是他定好见面时间和地点,是在他工作的那座城市,距离我所在城市约两个小时路程。
我犹豫了,假如在本市约见我肯定会赴约,很想结识一下这个精通中文的神秘美国人。
......
联合国总部早在2010年就已经确定中国农历节气“谷雨”这天为“联合国中文日”,至今已经渡过了第十一个周年纪念日。之所以规定“谷雨”这天为“联合国中文日”,是为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联合国总部每年都在“谷雨”这天举行各种与中华文化有关的庆祝活动。作为从小使用华语的中国人都会为此感到自豪和骄傲。
随着世界大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发展,以及总部对“联合国中文日”的足够重视,加之各国与中国之间对外经贸的密切往来等原因,对精通中文的外国人才需求极大,很多国家出现了中文教师供不应求的现象。
从2004年开始,中国孔子学院总部陆续在1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63所孔子学院和714所孔子课堂,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艺术的交流发展。
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汉字,根植中国,遍及世界;如今的“中国”寓意不再是简单的CHINA(瓷器),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正义力量和象征!
中国文字正变得年轻!

                              
                                                2020·10·21
                                                 于京畿道

作者简介:马彦(笔名:枫叶) 华典国际知识产权有限公司驻韩国代表;“东北亚新闻”报编辑、记者;在韩同胞文人协会理事;《中国草根文学》特约副主编;《沃土》特约专栏作家;“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驻韩国联络处主任等。著有长篇小说《跨国婚姻》;曾获得国内“全国首届沂蒙精神兰田文学奖”、“全国首届运河散文金帆奖”、韩国“雪原文学奖”、第二届“紫荆花杯”世界华文诗歌大赛铜奖、第二届国际城市文学论坛暨新诗百年100位最有影响力诗人称号奖等。

 

 

저작권자 © 동북아신문 무단전재 및 재배포 금지